赵琳 2025-07-15 09:33:56
个人所得税预扣率采用多级累进税率,根据收入金额从3%至45%分档计算。
个人所得税预扣率是指在个人取得工资、薪金等收入时,由支付单位预先从收入中直接扣除的税款比例。其核心特点包括:
计税方式:属于预缴制,按月、季度或年度从收入中扣除,最终根据全年实际收入汇算清缴。
税率结构:采用累进税率,收入越高,适用税率逐级提升。例如,月收入中不超过1500元的部分按3%预扣,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按10%。
根据居民个人工资、薪金所得,预扣率按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划分为7级:
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| 预扣率 | 速算扣除数 |
---|---|---|
不超过36,000元 | 3% | 0 |
超过36,000元至144,000元的部分 | 10% | 2,520 |
超过144,000元至300,000元的部分 | 20% | 16,920 |
超过300,000元至420,000元的部分 | 25% | 31,920 |
超过420,000元至660,000元的部分 | 30% | 52,920 |
超过660,000元至960,000元的部分 | 35% | 85,920 |
超过960,000元的部分 | 45% | 181,920 |
注:劳务报酬所得预扣率单独分档(如20,000元以下按20%),与工资薪金适用表不同。
计算公式为:
预扣税额=(累计收入-起征点-专项扣除-专项附加扣除)×预扣率-速算扣除数-已预缴税额。
案例说明:
情景1:某员工月薪7,500元,起征点5,000元,无其他扣除项。
预扣税额=(7,500-5,000)×3%=75元。
情景2:某员工累计收入50,000元(已扣除起征点及专项扣除),处于第二档(36,000元至144,000元):
预扣税额=50,000×10%-2,520=2,480元。
关键提示:
实际纳税额可能低于预扣总额(因专项附加扣除未完全纳入预扣),需在年度汇算时多退少补。
非工资所得(如利息、财产转让)适用20%固定比例税率,不纳入累进预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