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月 2025-07-04 14:56:21
企业计提和分配员工工资的会计分录需分计提、发放、分配三步处理,核心科目为应付职工薪酬。以下是详细操作指南:
企业在月末计提工资及社保(企业承担部分)时,按员工所属部门计入成本或费用科目:
计提工资:借:管理费用(行政部门)销售费用(销售部门)制造费用(生产部门)生产成本(生产工人)贷:应付职工薪酬——工资``````
计提社保/公积金(企业部分):借:管理费用/销售费用等贷:应付职工薪酬——社保/公积金(企业承担部分)``````>注意:社会保险需在办理后方可计提,五险一金比例因地区而异[1][3]。
次月实际发放工资时,需代扣员工个人承担的社保、个税等:
plaintext复制借:应付职工薪酬——工资贷:其他应付款——个人社保/公积金(代扣员工社保)应交税费——应交个人所得税(代扣个税)银行存款/库存现金(实发工资金额)后续缴纳时的分录:
缴纳社保/公积金(含企业+个人部分):借:应付职工薪酬——社保(企业部分)其他应付款——个人社保/公积金贷:银行存款
缴纳个税:借:应交税费——应交个人所得税贷:银行存款```[1][2][4]。
工资费用需按员工职能归属分配至不同科目,确保成本精准核算:
员工所属部门 | 借方科目 | 应用场景 |
---|---|---|
行政/管理层 | 管理费用 | 办公室、财务、人力资源等 |
销售/市场部 | 销售费用 | 销售人员、促销活动 |
生产车间工人 | 生产成本 | 直接参与产品制造的员工 |
生产车间管理人员 | 制造费用 | 车间主任、设备维护人员 |
示例:生产工人工资计入生产成本,车间主任工资计入制造费用。
提示:若工资当月发放,可不计提直接分配至费用科目,但仍需通过“应付职工薪酬”过渡以符合权责发生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