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悦雪 2025-07-22 11:06:18
原材料核算需根据企业实际选择实际成本法或计划成本法,通过入库、领用、库存三环节跟踪流转,并运用加权平均法或先进先出法计算成本差异。
实际成本法
适用场景:中小型企业或材料品种较少时。
操作流程:
采购时按发票价、运费等直接计入“原材料”科目;
领用时按先进先出法(FIFO)或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成本。
公式示例(移动加权平均法):单位成本=期初库存成本+本期入库成本期初库存量+本期入库量\text{单位成本}=\frac{\text{期初库存成本}+\text{本期入库成本}}{\text{期初库存量}+\text{本期入库量}}单位成本=期初库存量+本期入库量期初库存成本+本期入库成本?
计划成本法
适用场景:材料收发频繁、计划价体系健全的大型企业。
核心特点:
日常按预设计划价记账,月末通过“材料成本差异”科目调整实际成本;
差异率公式:
差异率=期初差异余额+本期新增差异期初计划成本+本期入库计划成本×100%\text{差异率}=\frac{\text{期初差异余额}+\text{本期新增差异}}{\text{期初计划成本}+\text{本期入库计划成本}}\times100\%差异率=期初计划成本+本期入库计划成本期初差异余额+本期新增差异?×100%方法对比表:
方法 | 适用场景 | 优势 | 劣势 |
---|---|---|---|
实际成本法 | 中小型企业/材料少 | 核算简单,直接反映成本 | 频繁价格波动时计算复杂 |
计划成本法 | 大型企业/材料品种多 | 简化日常核算,便于分析 | 需定期调整差异,依赖计划价准确性 |
采购入库核算
实际成本法:按采购价+运费等直接借记“原材料”,贷记应付账款。
计划成本法:按计划价借记“原材料”,实际价与计划价差额记入“材料成本差异”。
生产领用核算
领用记录:需登记数量、领用人、日期,确保成本追溯。
成本计算:
FIFO法:按最早入库批次单价计算领用成本;
加权平均法:按当前库存平均单价计算。
期末库存管理
盘点要求:定期核对实物与账面数量,调整盘盈盘亏。
成本控制:通过库存台账监控周转率,避免积压或短缺。
采购成本控制
对比供应商报价,采用批量采购折扣降低单价;
将运费、关税等纳入成本核算,避免隐性费用。
生产损耗管理
设定领用限额,超量领料需审批并分析原因;
废料回收价值冲减生产成本。
信息化工具应用
使用ERP系统(如畅捷通好会计)自动核算加权平均价、生成库存报表;
通过进销存报表分析材料周转效率,优化采购计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