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当前位置: 主页 > 考试经验

中医执业医师《针灸学》复习要点(12)

马悦雪   2025-07-12 21:30:00

中医执业医师《针灸学》复习要点(12)的核心聚焦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、腧穴及临床应用。以下分三部分展开:

一、足阳明胃经循行与病候要点

经脉循行特点
起于鼻旁(交会睛明穴),下行入上齿,环绕口唇,沿下颌至额颅;主干经缺盆、乳中、脐旁2寸至气冲,下行过伏兔、足三里,止于厉兑穴。关键点:

多气多血:气血旺盛于辰时(7-9点),临床可择时施治。

属络关系:属胃络脾,合于大肠、小肠,影响消化系统疾病治疗。

病候与诊断
《灵枢》载典型病候:

是动则病:恶寒、面黑、腹胀(贲响)、癫狂(弃衣而走)等;

所生病:热症(身以前皆热)、消谷善饥、喉痹、膝肿痛等。提示胃经异常常表现为热证、亢进性病症。

二、核心腧穴定位与主治

必考穴位(共19穴):承泣、四白、地仓、颊车、下关、足三里等。重点掌握:

穴位定位要点主治病症
足三里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外1横指胃痛、呕吐、泄泻(胃腑病要穴)
天枢脐中旁开2寸便秘、肠鸣(大肠募穴)
丰隆外踝尖上8寸,胫骨前嵴外2横指痰饮、癫狂(络穴,祛痰要穴)
注:颊车穴(咬肌隆起处)治面瘫、牙痛;内庭(足背2-3趾缝)泻胃火。

三、胃经病症配穴规律与复习技巧

配穴法则

本经配穴:如胃痛取足三里(合穴)+梁丘(郄穴)缓急止痛;

表里经配穴:呕吐配脾公孙穴(络穴)调和脾胃。

高频考点

特定穴应用

上巨虚(大肠下合穴)治肠痈;

下巨虚(小肠下合穴)治泄泻。

歌诀记忆法:如“肚腹三里留”,强化足三里对胃肠病的普适性。

难点突破
经脉循行结合体表标志(如髌骨、胫骨前嵴)定位腧穴,避免机械背诵。例如:

犊鼻→足三里→上巨虚→下巨虚呈直线分布;

丰隆与条口横向对比(丰隆外2指,条口居中)。

复习提示:结合真题强化“病证主穴+配穴”题型(如胃痛、面瘫),并熟记腧穴定位解剖标志(如赤白肉际、肌腱)。